尽管全球其他金融市场皆有各自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譬如欧元区有EURIBOR,东京有TIBOR,上海有SHIBOR,然而这些基准利率无不以LIBOR为最重要参考标准。
因为伦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体制无完善、历史最悠久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很多重要金融指标甚至超过纽约,雄踞全球之冠。
BBC最新披露的一份秘密录音显示,英国央行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反复向银行业市价压力,让他们低报伦敦银行同业拆解利率(Libor)。
录音中,巴克莱高级经理Mark Dearlove指示Libor提交者Peter Johnson压低该利率,并暗示是英国央行的授意。Dearlove则表示,尽管他和Johnson一样并不情愿这么做,但是央行的人却让他们这么干。记录显示,这一对话发生在2008年10月29日。非常凑巧的是,当天,英国央行副行长Paul Tucker和巴克莱前首席执行官Bob Diamond也通了电话。
Tucker在那次电话中反复强调,几位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向其致电,询问为何巴克莱提交的Libor报价总是较高。Tucker还对Diamond说,巴克莱没有必要总是把Libor报得那么高。不过巴克莱在声明中说,Diamond不认为Tucker在让巴克莱人为更改Libor报价,但是议会则认为央行是在传达下调Libor报价的指示,并对交易员做出相关指示。
他们究竟从何时开始操控,有哪些同谋者和合作者,该银行及其相关人员从中牟取了多大利益,对这些关键问题,目前仍在调查之中。根据巴克莱银行向监管部门和调查机构所提供的初步材料,以该银行2007年正常每天的金融交易头寸计算,每日盈亏规模至少达到4000万美元。LIBOR的轻微波动立刻导致盈亏转换,一夜暴富或一夜巨亏只在转瞬之间。
巴克莱银行如何可以操控LIBOR呢?
初步调查的结论,操控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巴克莱交易员们根据自己的金融交易头寸,计算出LIBOR处于何种水平才可以盈利,经过精心计算之后,然后报出能够确保交易盈利的LIBOR。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必须和其他银行交易员进行合谋、分享、乃至贿赂和公开收买。
第二种欺诈则是蓄意报出较低借贷利率,以便让同行和外界相信自己银行的流动性充足,资产负债表稳健,无需以高价去拆借资金。初步调查结论显示,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包括巴克莱在内的许多大银行都刻意使用第二种操纵手法,甚至还可能得到过英格兰银行的默许和首肯。因为中央银行也希望LIBOR走低,带动整个市场利率下降,一方面可以缓和银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危机救助成本。
通常情况下,LIBOR由18家大银行(即货币市场主要做市商)共同决定。每个交易日的上午11点,18家银行分别提出各自对货币市场借贷成本(即借贷利率)的估算,然后象歌唱比赛中流行的评分方法一样,去掉4个最高价和4个最低价,剩下10个报价的平均值就是当天的LIBOR。
LIBOR哪怕一个基点(0.01%)的变动,都会左右全球数以十万亿美元计的金融产品交易,牵涉的盈利和亏损动辄千万、数亿乃至数十亿。从最简单的银行贷款到最复杂的衍生产品(譬如利率掉期和CDS),LIBOR时刻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每个交易者的神经中枢。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金融产品年交易量早就突破1000万亿美元,外汇交易就超过800万亿美元,一个基点(0.01%)的差距就是1000亿美元。毫不夸张地说,谁能够掌控LIBOR,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操控全球金融市场为自己牟利。
然而,Libor操纵案最大的损失还不是金钱,而是银行和金融业的操守和信誉。2011年,席卷全球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让全球金融威信扫地,集体共谋操纵LIBOR则可能将全球银行信誉打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