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在忙活我们去火星要乘坐的大火箭,宜家则在设计适配火星建筑的室内家具,如今,我们又迎来阿联酋的“火星科学城(Mars Science City)”,占地 190 万平方英尺,是全球最大的火星模拟基地。
2017 年年初,阿联酋总理兼副总统宣布了“火星 2117”计划,以在 2117 年实现火星移民为目标,而“火星科学城”则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要去火星,我们就不应该想着把地球的高楼大厦和购物中心搬过去。我们应该尝试成为火星人。
Bjarke Ingels 说道,他创立的建筑事务所 Bjarke Ingels Group(通常简称为“BIG”)将负责这次项目。
整体而言,“火星科技城”是一个沙漠中由五个相连接的穹顶建筑群,它们将分别被用作农业公园、活动公园和研究中心。
从 BIG 公布的建设计划看来,整个项目将持续 30 年,五个相连的穹顶建筑,如果搬到火星上,将可容纳 1000 人居住。在第一个十年里,BIG 将完成第一个穹顶建筑的建设。
正如一般地球上的大厦,这些为火星设计的建筑也是由下而上开始建造。
最开始,机器人将往下挖掘,以建造地下生活空间。
和地面建筑相比,地下空间不仅可以规避极度炎热或寒冷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可隔绝太阳辐射。在火星,由于空气之稀薄,太阳辐射猛烈得可对人造成非常严重的损伤。
对于该部分设计,Ingels 参考了梅萨维德国家公园里的绝壁石室,那是印第安部族为躲避侵袭而建造的峭壁居所。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中的绝壁石室)
Ingels 很推崇这种使用当地原有材料建造的方法,因为他认为这不仅“很讨人喜欢”而且也“更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去到火星后只能躲在地下。
BIG 曾对西方国家市民生活进行过调查,并发现,平均来说,每人每天都需要在自然光下呆 109 分钟左右。因此,给予居民自然光,无论是在地球还是火星都很重要。
而地面上的建筑,BIG 也将利用火星上的沙作原料来 3D 打印建筑体。因此,当上阶段机器人挖掘完地下空间后,腾出来的沙子即可用作地面建筑原材料。
在地面建筑和地下空间交界处,Ingels 选择以水池替代一般地板。因为,一方面,水可以阻挡部分太阳辐射,另一方面,透明的液体也可以为地下空间引入光照。
当机器人完成 3D 打印的建筑后,最后一步就是在建筑外部安装一个充气的穹顶。这个穹顶将由超轻的塑料制作,并将在建筑周围创造一个密封的空间。
目前,BIG 已经在和阿联酋政府联手建造第一个穹顶建筑,并将用上目前最新的材料和 3D 打印技术。但在接下来的其它建筑,BIG 将采用届时最新的材料和 3D 打印技术。
就像你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散步一样,你会发现这边有旧的建筑,它们都是由砖头建成的,而那边则是更新的建筑,它们是由玻璃、石头、和水泥建成的。
Ingels 说道。此外,建筑将使用自给自足的独立电网,同时具备循环用水系统。
当建成后,这个建筑群将充当火星项目的研究基地,因为这里的环境和火星更相似,可用于研究火星农业等项目。
这个项目的其中一个主要作用,在于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对于研究(火星生活)这个课题,阿联酋有着很好的条件,这里的土地很贫瘠,可用于模仿火星环境。
另一个位参与项目的 BIG 成员 Jakob Lange 说道。在火星科学城内,阿联酋还将建造一座对公开放的博物馆,主题也是和火星生活相关,以鼓励和启发国家的年轻人投入科学和工程学的研究。
“火星 2117”项目负责人 Saeed Al Gergawi 表示,在火星科学城内对可持续资源、食物和能源的研究,也是阿联酋的发展研究重点,因此该项目也会对地球生活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他还透露,阿联酋这次对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入,也是将国家经济重心从石油经济转移的一个举措。
本文由 新型建材网https://www.xxjcwm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