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型隔热材料 这支部队“下饺子”般列装新型潜艇 10年更新了3代

这支部队“下饺子”般列装新型潜艇 10年更新了3代

  来源:新型建材网   作者:陈先生 有126人浏览 日期:2017-04-28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据新华社4月26日报道,10多年前,某新型潜艇首次出现在祖国海疆,跨越了30年的装备“代沟”。今天,完成了数艇次试航、全训、转接的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在深海大洋犁出了壮美航迹:从零起点到种子部队,从摸石过河到仗剑出征,从试训基地到战法摇篮,创下潜艇支队整建制转型多项纪录。

4月下旬记者走进这个支队,探寻这支新型作战力量阔步向前的幕后故事。

整装待发。韩林摄

既是试验队又是战斗队,在党旗指引下破浪前行

茫茫深海,一艘潜艇隐匿潜航数日,正按计划“打道回府”。此时,一道密令开启了“由训转战”模式:他们要孤军出入对阵“蓝军”。

“潜航万里,一举一动都坚决听从党的号令。”支队政委费建平说,支队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让永远跟党走为深海潜行“导航”。

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10多年前支队首次列装新型潜艇,机械设备从手动变为电操,装备性能跨代超过30年。不到3年,支队再次迎来第二代新装备,时隔5年又列装第三代新型潜艇……

面对无经验、无借鉴、无资料、无先例的“四无现状”,支队党委坚定不移: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辱没使命。他们精心组织试验试航,为海军探索固化了数百种新型潜艇训练作战的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次潜艇水下高速试航中,为确保定舵盘万无一失,舵信技师孙建文高度戒备,紧盯舵盘数小时,直到右眼疼痛难忍。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视网膜竟已脱离。

作为新型装备的试验队和战斗队,支队兵力动用、实弹武器使用、开创性试验试航频繁,与之对应的是危险系数倍增。

“危险不能成为推脱任务、不敢打仗的借口。”支队政治部主任周建明说,正是一次次闯关历险,练就了官兵“险情面前手不抖、生死面前腿不软、强敌面前心不怕”的铁血胆识和过硬本领。

维护保养装备。韩林摄

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在创新中突破实战瓶颈

近年来支队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支队党委在倍感兴奋的同时,也暗自发问:怎样才能如期形成战斗力?

党委议训会上大家算清一笔账:按照传统训法,支队全员全装一天24小时连轴转,一年下来,才能勉强把要训的课目走一遍。

“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组训方式,更新训练观念、创新组训模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支队推出一系列训练改革举措:由码头备战向海上待战转变,由训战分离向以战载训转变,由单艇游击向体系出击转变,由注重训练标准向注重训练能力转变,大幅提升了训练效益。

他们还率先推开“N+1”轮管轮训轮战新模式。近年来支队担负远航、战备任务频繁,为突破“一队管一艇”模式难以适应高强度作战任务这一瓶颈,他们组建“N+1”支艇队,管理N艘潜艇,“人休艇不休”让潜艇海上待战“不断线”,持续提升潜艇作战效能。

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发挥艇长、业务长、士官长作用,成立作战研究组、装备技术革新组等创新小组,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

艇长宋宏在组织装卸雷弹时,发现横移雷弹时速度偏慢。“能不能提高雷弹装填速度?”他和发射班长一起画图纸、做方案,测试、翻盘、再测试……成功研制出一套快速装填装置。

大胆创新,支队官兵先后攻克了30多个新装备险难训练课目,取得近百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制约战斗力“瓶颈”难题,数项创新成果在海军潜艇部队推广使用。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在挑战中趟出打赢新路

“能打胜仗是我们最大责任和唯一追求。”任务艇长叶晋说,支队为破解新型作战力量生成难题,常态化开展“基础训练集中抓”“专业技能大比拼”“随机战备拉动”等活动,并将“岸上模拟攻击、海上自由对抗”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不懈。

深海出击。韩林摄

新艇试训,艇长陈谷泽为缩短试验周期,试训不久便申请潜坐海底高难度课目,结果3个月完成了166项试验,比原计划缩短近半年时间。而他组建的12支处突小组,也成功应对了所有险情。

远航巡逻,时任艇长方跃刚自设实战背景,把装备自给力逼到极限,把大深度巡航占总巡航时间的比例由以往的40%提高到70%。

全训考核,艇长黄东海把考场当战场,率艇实际使用操雷,在大洋深处展开“背靠背”对抗,连续厮杀8天,验证了多套战法。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支队长刘荣富说,他们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紧盯实战靶心,勇于挑战极限。

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首型潜艇极限深潜、多型武器成功实射、战备巡逻远航等重大演训活动,创下潜艇远航距离最远、极限深潜深度最大、边界条件下击沉实体靶船、单艇齐射同时命中两目标等多项纪录。

4月下旬记者走进这个支队,探寻这支新型作战力量阔步向前的幕后故事。

整装待发。韩林摄

既是试验队又是战斗队,在党旗指引下破浪前行

茫茫深海,一艘潜艇隐匿潜航数日,正按计划“打道回府”。此时,一道密令开启了“由训转战”模式:他们要孤军出入对阵“蓝军”。

“潜航万里,一举一动都坚决听从党的号令。”支队政委费建平说,支队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政治要求和行为准则,让永远跟党走为深海潜行“导航”。

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10多年前支队首次列装新型潜艇,机械设备从手动变为电操,装备性能跨代超过30年。不到3年,支队再次迎来第二代新装备,时隔5年又列装第三代新型潜艇……

面对无经验、无借鉴、无资料、无先例的“四无现状”,支队党委坚定不移: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辱没使命。他们精心组织试验试航,为海军探索固化了数百种新型潜艇训练作战的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

一次潜艇水下高速试航中,为确保定舵盘万无一失,舵信技师孙建文高度戒备,紧盯舵盘数小时,直到右眼疼痛难忍。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视网膜竟已脱离。

作为新型装备的试验队和战斗队,支队兵力动用、实弹武器使用、开创性试验试航频繁,与之对应的是危险系数倍增。

“危险不能成为推脱任务、不敢打仗的借口。”支队政治部主任周建明说,正是一次次闯关历险,练就了官兵“险情面前手不抖、生死面前腿不软、强敌面前心不怕”的铁血胆识和过硬本领。

维护保养装备。韩林摄

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在创新中突破实战瓶颈

近年来支队新装备“下饺子”般入列,支队党委在倍感兴奋的同时,也暗自发问:怎样才能如期形成战斗力?

党委议训会上大家算清一笔账:按照传统训法,支队全员全装一天24小时连轴转,一年下来,才能勉强把要训的课目走一遍。

“必须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组训方式,更新训练观念、创新组训模式。”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支队推出一系列训练改革举措:由码头备战向海上待战转变,由训战分离向以战载训转变,由单艇游击向体系出击转变,由注重训练标准向注重训练能力转变,大幅提升了训练效益。

他们还率先推开“N+1”轮管轮训轮战新模式。近年来支队担负远航、战备任务频繁,为突破“一队管一艇”模式难以适应高强度作战任务这一瓶颈,他们组建“N+1”支艇队,管理N艘潜艇,“人休艇不休”让潜艇海上待战“不断线”,持续提升潜艇作战效能。

与此同时,他们充分发挥艇长、业务长、士官长作用,成立作战研究组、装备技术革新组等创新小组,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

艇长宋宏在组织装卸雷弹时,发现横移雷弹时速度偏慢。“能不能提高雷弹装填速度?”他和发射班长一起画图纸、做方案,测试、翻盘、再测试……成功研制出一套快速装填装置。

大胆创新,支队官兵先后攻克了30多个新装备险难训练课目,取得近百项技术革新成果,解决了制约战斗力“瓶颈”难题,数项创新成果在海军潜艇部队推广使用。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在挑战中趟出打赢新路

“能打胜仗是我们最大责任和唯一追求。”任务艇长叶晋说,支队为破解新型作战力量生成难题,常态化开展“基础训练集中抓”“专业技能大比拼”“随机战备拉动”等活动,并将“岸上模拟攻击、海上自由对抗”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不懈。

深海出击。韩林摄

新艇试训,艇长陈谷泽为缩短试验周期,试训不久便申请潜坐海底高难度课目,结果3个月完成了166项试验,比原计划缩短近半年时间。而他组建的12支处突小组,也成功应对了所有险情。

远航巡逻,时任艇长方跃刚自设实战背景,把装备自给力逼到极限,把大深度巡航占总巡航时间的比例由以往的40%提高到70%。

全训考核,艇长黄东海把考场当战场,率艇实际使用操雷,在大洋深处展开“背靠背”对抗,连续厮杀8天,验证了多套战法。

“训到大纲上限、训出装备极限。”支队长刘荣富说,他们宁要贴近实战的低分,不要脱离实战的高分,紧盯实战靶心,勇于挑战极限。

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首型潜艇极限深潜、多型武器成功实射、战备巡逻远航等重大演训活动,创下潜艇远航距离最远、极限深潜深度最大、边界条件下击沉实体靶船、单艇齐射同时命中两目标等多项纪录。

此文由 新型建材https://www.xxjcwmall.com       网站制作https://www.xxjcwmall.com/ 提供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新型建材网官方微信账号:“新型建材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经营许可证  |  服务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602918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