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除了韩朝明显的灯光差距外,值得注意的还有韩国东南部海域那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灯光,乍看百思不得其解。但据NASA的解释,这片长条状的光其实来自夜间出海的渔船,渔民们很可能在用灯光诱捕日本海鱿鱼。除了韩国南部海域,阿根廷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印度尼西亚附近的爪哇海海域都曾被拍到渔船夜间活动的痕迹。
图片来源:NASA Earth at Night global map, 2016
还有一些图片揭示了人类聚居的有趣现象,如下图中的埃及,灯光分布如同一条蝌蚪,开罗正是蝌蚪的脑袋。对比一下地图,才发现蝌蚪的尾巴是尼罗河流域,虽然只占了5%的领土面积,却滋养着埃及97%的人口。
图片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
“夜间的地球”项目捕捉到的大多数照明都来自人类聚居的城镇,因此,对比一下四年内的全球灯光变化显得十分有趣。哪些地区暗了下去,哪些变亮了?
2012-2016年:印度新增“亮灯”区域领跑全球
澎湃新闻 ( thepaper.cn ) 基于2012年和2016年NASA提供的前后两版地图,画出了夜间灯光有显著变化的地区。其中,紫色代表灯光大减,黄色代表照明大增。
从全球来看,灯光增幅最显著的是印度,分布比较平均,其中北部地区最为突出。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几年印度势头良好,GDP增速从2012年的5.5%跃至2015年的7.9%,是目前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趋势可能是印度灯光大增的主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里,泰国和越南也是亮灯地区大增的国家,从图中可以看到两国首都,曼谷和胡志明市的城市辐射范围显著扩大,而越南的南部沿海城镇也基本都是灯光新增地区。
与印度和东南亚相反,欧洲总体而言呈现灯光减弱趋势。这可能受到了避免光污染的环保活动影响,也可能与经济体收缩、人口减少有关。新照明则出现在了北欧的芬兰和瑞典,以及土耳其。
再把目光转到美国,可以看到中部灯光减弱,人口向东部迁移。德克萨斯州的Odessa市周边是灯光增量最显著的地区。
中国:沿海地区灯光增幅显著
中国的灯光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以东。和美国相似,2012-2016年间的灯光同样显示了人口从内陆流向沿海城镇的情况。而大城市的灯光虽有消长,但总体的辐射范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成渝及西南地区的灯光变化:
东北三省的灯光变化:
三大城市圈的灯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