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少实木家具使用几年之后,就会突然开裂,或是实木家具出现严重变形,为此懊恼不已,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导致实木家具开裂变形却又容易被忽视各项指标吧!
导致实木家具开裂的真实原因之一“木材湿胀干缩现象”
大家都知道许多物体会有湿胀干缩现象,家具也不例外,当空气湿度相对大时木材开始受潮便开始膨张,空气干燥木材便会紧缩,不管是潮湿或干燥都有可能造成木材的开裂现象。
常言道:红木家具不过江。意思是南方的红木家具不宜去北方,去北方后会造成开裂变形现象。对传统的工艺来讲,把木材砍伐后含水率是非常高的,可达到50%左右,木材放置后防止暴晒,需要阴干,在古代把木材烘干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所以把它的干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导致实木家具开裂的真实原因之二“实木含水率问题”
实木家具的含水率没有控制好,将会出现开裂、变形等质量问题。家具在生产完毕之后,木材的含水率和干燥应力决定了家具的造型和材质会不会再发生改变。因此控制好实木家具的含水率变得相当重要,平衡后的含水率不会因为阳光照射、过冷、过热等环境因素发生开裂变形。
详见全国各地含水率附表:
1.北京市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1.4,最小10.8,平均11.1。
2.上海市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7.3,最小13.6,平均15.6。
3.黑龙江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4.9,最小12.5,平均13.6。
4.吉林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4.5,最小11.3,平均13.1。
5.辽宁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4.5,最小10.1,平均12.2。
6.新疆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3.0,最小7.5,平均10.0。
7.青海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3.5,最小7.2,平均10.2。
8.甘肃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3.9,最小8.2,平均11.1。
9.宁夏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2.2,最小9.7,平均10.6。
10.福建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7.4,最小13.7,平均15.7。
11.河南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5.2,最小11.3,平均13.2。
12.湖北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6.8,最小12.9,平均15.0。
13.湖南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7.0,最小15.0,平均16.0。
14.广州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7.8,最小14.6,平均15.9。
15.海南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9.8,最小16.0,平均17.6。
16.广西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6.8,最小14.0,平均15.5。
17.四川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7.3,最小9.2,平均14.3。
18.贵州实木家具含水率控制在最大18.4,最小14.4,平均16.3。
导致实木家具开裂的真实原因之三“天气所致”
实木家具的含水率要求比实际空气平均含水率低一至二个百分点。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的气候天气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实木家具的含水率要求也不同。比如北京年平均含水率为11.4%,所以实木家具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4%或者9.4%;南方空气平均含水率为14%,北方则要求达到12%至13%。所以,一些南方的实木家具运送到北方之后,会有开裂的情况产生。
导致实木家具开裂的真实原因之四“居住环境”
这是一个大部分忽略掉的根本因素: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家具本身。我给他做了如下的解释:如果都是四合院,平房,我们的家具几乎是免维护的,因素是湿度。就是因为现在的楼房、地暖、暖气等因素,家具不接地气,湿度变化较大造成的。家具对温度是不敏感的。
我遇到过一些维修的诉求,希望我们去给他们修一些上楼的老家具。这些老家具有的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平房一直好好的,搬迁新楼,有些人舍不得扔掉,就搬上了楼房,随之而来就是开裂与变形。这并非是个例,如果我们足够重视,有相关的联想,就能发现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我曾以为这个是不关键问题,历经多次之后,慢慢沉淀下来之后,发现这个环节,是最为关键的。
总会遇到问题,也会有办法解决问题,接下来小编告诉你如何改善实木家具制造工艺,如何避免实木家具开裂!
面板
面板越长,越宽,越厚,预应力越大,越无法控制,这和均匀材质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简约盛行,很多桌面、茶几面都是单面板,这较大程度增强了开裂和变形的概率,如果是传统五合一装板,虽然会留下一圈收缩缝,但结构的确稳定太多,如果是复合材质或者贴皮家具,亦不用考虑太多,人们要实木,要简约,就是不要结构,问题会直接暴露出来。
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太多,一般来说,厚面板(超过40毫米厚度)需要在背后做燕尾穿心工艺,超宽面板(宽度超过80厘米)需要在背后做交叉枨以防下图的瓦状翘曲。如果面板与下方木框相连,必须保留一定的(即与木纤维十字交叉的方向)活动余地,否则在木材收缩的时候会将木板撑开。超长面板为防止驼背翘曲,一般控制在180厘米以内,如果有条件,尽量中间拦腰,整体不影响效果,变形率会降低很多比如门面板。
框架
框架本身是家具的支柱,他可以让面板变得轻薄而整体耐用,因为他们是受力的主要结构。如果面板足够厚,是可以直接当做框架的,那就是所谓的实木板式家具。框架的问题,一般较少,有部分是脱榫,大都是装板时候所留的槽太浅,没给芯板留下膨胀的空余,会直接撑开框架的卯榫或者其他连接结构。
这个问题在我们家具当中出现过多次。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置放的问题,比如衣柜的自重非常大,地不平一定要找好平面,否则时间一长,自重会导致整体框架变形,虽然不会严重损坏(木材是有弹性的),但影响开门和抽屉抽拉。
门板
门板因为是竖着的,不像桌面那样会面临进水、杂物等问题,又因为没有受力控制,所以最好是五合一装板卯榫结构,通俗的说就是门(或大抽屉面板)是由五块木材组合而成的。这样能够保障分力,也就各种变形会降低最低。我喜欢简洁的五合一,这算低调嘛。单板门因为简约受宠,但是有结构问题,因为通常只有铰链与其他结构相连,所以本身较容易变形,需要背后加强枨以增加稳定度。
抽屉
结构不好的抽屉一般会出现两个问题。1,内嵌面板在受潮后拉不开抽屉,或冬天取暖后缝隙过大。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缝隙留的过大或者过小。如果想减少抽屉问题,抽屉面板顶面做5度斜面,会减少很多售后服务。2,抽屉底板如果是实木的,走向应为下图所示,原因是如果是错误的,膨胀的系数较大,会影响导轨的使用。
其他:我很希望放眼于全国的家具品牌,能够根据南方北方的气候特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
传统家具结构与现代家具结构
传统家具结构,大部分依赖卯榫,当然这指的是民国之前的家具。有太多的人有着这样的情节,说卯榫结构的家具是传世的。事实上大部分能看到的旧家具,都是卯榫结构的,当然,岁月已经淘汰掉了绝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会让人们惊叹这些历经百年的旧家具仍然足够结实耐用。这是一个典型的管窥。绝大部分民用家具都在岁月的洗礼下支离破碎,只是你没有看到。任何结构都是有寿命限制的。
以现代的观点看,卯榫结构主要出现在仿古家具上,现代的家具极少会采用卯榫结构,除非是小件的家具,这种小件的卯榫通常是最简单的卯榫结构。
不受力的单独面板,以得高地板(比利时快步)为例,多层(并非传统胶合板)的确是提高单面板稳定度的最佳方法之一。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成本的限制和行业的懒惰,这种工艺还未在家具制造中几乎未被采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板式家具流行过后,实木家具重新开始的历史太短,不足以百花齐放。
传统卯榫与机械卯榫的优劣讨论
现代化的机械工具,已经将卯榫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并且是特别高的精度。批量的工业化,总能给人们带来相对廉价的产品,这是普通人的福音。但是木材不是均匀材质,不像塑料金属,而且卯榫太复杂太复杂了,这让机械在创造性面前显得多么笨拙无力。
精度,对于某些卯榫而言是好事,比如燕尾榫,对于一些卯榫来说,后期的调整和破榫才是决定强度和寿命的关键,比如直榫。对于BT的粽角榫,机械是无能为力的。卯榫是复杂而多变的,尤其和木材这种天然材质结合在一起,手工自然无法让机械无法全部代替,很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重复重复重复,大量的工匠资源放在了那些古老笨拙的红木家具制作上,私下我会说他们在浪费资源制作垃圾,我不想伤害喜欢红木家具的人群的感情,不谈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就资源和创造而言,这的确是一种极其庞大奢侈的浪费,红木家具应该保留,但不应该是如此恐怖的规模,这种莫名其妙的复制还要进行多久?
引用一句网友的话:曾几何时,我们已渐淡忘了手工艺术、设计与创新的存在价值。沾沾自喜的站在老祖宗的牌坊下做辉煌梦。
现代家具除了椅子小件等可以用机械制作榫卯的,其他几乎完全抛弃了卯榫结构,部分采用的还在犹疑不决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走向哪里。
个人认为,在现代化的应用面前,我们守旧,懒惰,而不管是欧洲人还是日本人,他们在不停地创新与发展,他们将我们最骄傲的东西变成一种基础,在此之上他们创造出了具备个性与灵魂的卯榫家具,机械与人工完美结合,占据着最高的设计领域,而经常说“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话的人,又开始悄悄仿制他们设计的椅子,在国内明目张胆的开始销售。
▲请注意背部的卯榫连接
▲以上图片,是向中国传统家具学习后的成果
很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人会很勤奋,他们大都不是传统的家具业出身,有的当做自己的使命,有的是实在看不下这懒惰愚蠢的家具行业,他们作为传承与创新,给我们一种正能量,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