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苏树华著《佛说无量寿经释义》(该书准备出版,欢迎同仁赞助。)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原文】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章旨】
世间修行,无暇专修。但有大心,深信不疑。一心专念,亦得往生。
【译文】
佛告阿难:“下辈往生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诚心,愿生彼国,然而,无有闲暇,作诸功德。如此之人,当发大愿,一心专念,乃至十念,念于彼佛,回向彼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回向彼国,是人终时,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于中辈。”
【释义】
心地法门,心地用功,即名作诸功德。假使不能专修心地法门,是名不能作诸功德。
莫把建庙施钱等同于作诸功德,莫把帮助他人等同于作诸功德,莫把花钱放生等同于作诸功德。功德在心,不在外形。若人着相,建庙施钱,帮助他人,皆是世间善业,不是出世功德。《六祖法宝坛经》记载:
公曰(韦刺史):“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六祖惠能):“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问:如何是下辈往生者?
答曰:下辈者,不能专修心地法门,然而,“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一类的人,也不知什么“即心即佛”,也不知什么“非心非佛”,也不知什么“心净则佛土净”,只要他“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皆得往生彼佛国土。
按照“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个标准,那么,很多自称下辈的人,又有几人达到了“下辈的标准”呢?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所谓深法,即是根本法,即是无遮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是之法,是深法,是根本法,是无遮法。“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如是之法,是深法,是根本法,是无遮法。闻是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是名下辈往生者。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净则佛土净”,“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试问诸人,闻此深法,欢喜信乐否?不生疑惑否?闻此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如是而行,即得往生。若不然者,则不达标准,不得往生。
问:如何是十念往生?如何是一念往生?
答曰:一念往生,或十念往生,则不是念他一声名字,或念他十声名字,便被他接到极乐世界去。
凛然一觉,返观一鉴,是名一念。如是返观,乃至十观,是名十念。或一念,或十念,或多念,若能一见见得,一肯肯定,不再疑惑,便是囡地一声,当下往生。
一念,或十念,不是念他一声名号,或念他十声名号。若是向外喊他,莫说喊一声,喊十声,喊百千万亿声,乃至喊破喉咙,也是徒劳用功。试问诸人,多年念佛,念佛无数,见到彼佛了么?往生了么?何以未见彼佛?何以未得往生?只因从来未念佛,原来喊他无数声。
所谓念佛,不是喊他,而是“一声一声阿弥陀,声声唤醒本来人”,也就是用持名念佛之法,把自己从迷梦中唤醒。省庵大师亦云:“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省庵法师语录》。《卍续藏》第六十二册,第二五二页下。)一元大师云:“西方宏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间断,声声唤醒主人翁。”(《莲修必读》,《卍续藏》第62册,第848页下。)
所谓往生,不是搬家,而是“返本还源,归于无生”。自性光明,本自不生,自性光明,本自不灭,那是一个本真的自己。若人回到这里,假名曰往生。犹如浪花,回到大海,似有来去,实无往返。
问:如何是“此人临终,梦见彼佛”?
答曰:众生世界,即是迷梦。众生见佛,皆是梦见。见佛之后,迷梦得醒。醒梦之后,见与所见,一切消融,是名真见。此土彼土,彼此消融,是名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