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型耐火材料 冯小刚的“垃圾观众”论咋就引起众怒了

冯小刚的“垃圾观众”论咋就引起众怒了

  来源:新型建材网   作者:商 有85人浏览 日期:2017-06-25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老炮儿”冯小刚又“开炮”了。直言,“中国垃圾电影这么多,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去捧这个场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制片人也就不去制作垃圾电影了,往往垃圾电影票房还很高。”

  此言一出,引来四面八方的口诛笔伐。有不愿背锅的观众;有不愿“同流合污”的导演;有群情激昂施展才华的公号们;还有代表正义的耿直党报君。冯小刚真的很善于用不花钱的“口炮”把自己轰上聚集四面眼光的舞台中央。目的很明确,冯导又有新电影要上映了。用激烈的言论宣传自己的新电影,是冯导这几年惯用的炒作手段,有新意的是一年比一年秀人品和格调下线。

  按照冯导的逻辑得出的是这样的算式:冯导的新电影上映后,面对也许高达70%的排片率,观众或处于好奇或处于无别片可选的无奈,买票看了冯导的电影,如果发现电影很烂,想爆粗口。这时,荧幕上出现提示词:文明观影!如果你觉得电影垃圾,不是导演的错,其实是你自己很“垃圾”。

  好吧,自愿买票,自担后果。只能在豆瓣上愤愤打个低分。于是冯导的《私人定制》达标了,豆瓣5.6分,成了冯导批判的烂口碑好票房的代表作之一。当然对于曾拍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有口碑有质量的电影的冯导,这几年转战商业电影拍摄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资本和市场裹挟,做出的无奈妥协和迎合,以及观众的各种不买账,有怨气可以理解,但把气撒在最无辜的观众身上,就是欺弱怕强的冯裤子之举了。

  中国影视行业的现状是高度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没有严格的电影分级和分类制度,所有的电影类型一锅端扔到一个竞技场,厮杀抢夺,最终结果肯定是资本强者为王。影视垄断资本和院线联手捞钱的结果是电影院的“排片率”标准是“金钱至上”,低成本的文艺片排片率既低又时间安排不合理,国内外大片和大导演大制作的影片形成垄断式排片率,观众不是不想选择,而是无从选择。

  以去年低成本的文艺片《夏洛特烦恼》和今年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都是在影院低排片率情况下,凭借观众的好口碑,获得了高排片量和好票房的。这说明中国的观众不是不懂审美,而是资本和影院太功利霸道,没有给观众太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再者,观众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升,也依赖于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正面引导和涵养。某种程度上,文化产品的价值引导和观众审美之间像老师和学生,如果几个学生学不好,也许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方法问题多点,如果是全班都没学好,那肯定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的问题。以同一个导演的作品为例,曾拍出经典影片《霸王别姬》的陈凯歌,为什么此后的电影作品一直被各种诟病?因为陈凯歌用自己优秀的作品提升了观众的品位,而他之后的电影都没有实现自我超越。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与其抱怨观众垃圾,不如认真耕耘作品。

  从市场经济学来说,观众才是电影票房的上帝。没有观众买的票,冯导如何能挤入“亿元票房”大导演的行列。一边指着观众名利双收,一边骂观众是垃圾,这种“吃饱了骂厨子”的行径着实厚颜无耻了些。冯导也可以学习侯孝贤,永远背对观众,不求票房,只做自己嘛。《聂隐娘》票房惨淡,观众直呼看不懂,也没见侯导怒骂观众是垃圾啊。

  影视行业的确存在各种陋习和弊端,需要改进。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和电影人,如果不从反思自我开始,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艺术修养和生活体悟,深耕作品,担负起行业领头人的责任,而是一味迎合市场、急功近利,只看票房不重视作品质量和观众口碑,出现问题,不愿担责改进解决,只想甩锅,那中国电影的成长之路,还将漫长且曲折。

本文由 新型建材网https://www.xxjcwmall.com

企业评级https://www.xxjcwmall.com/ 提供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新型建材网官方微信账号:“新型建材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经营许可证  |  服务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602918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