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新出
6月新刊重磅推出特别策划《中国式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经历“输血”式扶贫之后,以光伏扶贫为代表的“造血”式扶贫正受到各方关注。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光伏扶贫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既发展了新能源,又实现了脱贫增收,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路径,也为解决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新手段。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光伏扶贫虽然发展前进广阔,但受制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补贴等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任务最艰巨的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扶贫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值得借鉴并推广?推广光伏扶贫,还要破解哪些难题?
扶贫维新
在全国光伏扶贫现场观摩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举措,是扶贫供给侧结构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探索,为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破解贫困村产业匮乏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增添了新的动力。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贫困区县为符合扶持标准的贫困难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在保障贫困群众免费用电的同时,多余电量接入电网销售,以增加收入。这不仅体现了电力精准扶贫,也实现了扶贫帮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为贫困地区脱困拓展了新的渠道。
破解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消除贫困,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拥有14亿人口,消除贫困历来是党和国家始终奋斗的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消除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的新方略,出台有关政策,开展光伏扶贫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通知,计划用6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并将光伏扶贫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2014年~2015年,国家在光照资源较好的河北、山西、安徽、甘肃、宁夏、青海等6省区30多个县开展的光伏扶贫试点建设,共完成184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设,解决了95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2016年,国家又下达了第一批516万千瓦扶贫项目建设计划,连同前期试点项目,共批复光伏扶贫建设计划700万千瓦。截至目前,光伏扶贫已经覆盖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并网发电214万千瓦,在建309万千瓦。预计“十三五”期间,受益贫困户预计将达280万户。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在全国光伏扶贫现场观摩会上指出,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开展电力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发挥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实际行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紧密结合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承担湖北巴东、长阳、秭归、神农架和青海玛多等五个县区的定点帮扶任务。其中,对湖北“三县一区”的定点帮扶已坚持开展了22年。截至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光伏扶贫项目累计接网容量829.7兆瓦,项目收益惠及16.3万户家庭。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精心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2016~2017年,计划完成2.6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和5.2万个通电村增容改造任务。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完成3.8万个自然村新通及改造动力电任务。2006~2015年,累计投资381亿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通过大电网延伸,解决了192万户、750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经营区域内全面实现国家提出的无电人口全部通电目标。
光伏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在越来越受到各方拥趸之时,也面临重重挑战。
征地问题首当其冲。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农电处处长欧阳亚平告诉记者,大多数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多山地、林地和湖泊,可用于建设扶贫光伏电站的土地资源较少。另外,光伏扶贫只能在一般农田上实施开发,而基本农田往往都不能触及。但现实是,我国土地资源、电力分布决定了在缺电地区并没有更多的荒山荒地或一般农田可以用于农业光伏建设;而由于传统模式经营农业的收益较低,越来越多的基本农田也实际处于荒废的状态。
此外,气候、补贴发放、以及贫困户日常维护能力等,都是影响光伏扶贫发展的因素。重压之下如何破局?
自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可推广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资产移交、运维及分配模式上先试先行,走出了一条央企开展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选择占地面积小的村级电站负责投资建设。工程建成后以捐赠方式给贫困地区的县(区)级政府,县(区)政府及其指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接受资产捐赠后,按照政府决策程序将电站资产分别划拨给指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
“这不仅解决了政府决策程序解决资产划拨中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转换问题,也解决了捐赠所得税扣除的问题。”欧阳亚平解释说。
关于收益分配问题,采用由村委会负责当年收益分配方式。村委会制定当年收益分配方案,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送乡政府审核,并将收益分配方案进行公示后,由村委会组织分配。
电站投运后的收益直接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各村电站实际结算电量所得收入由当地供电公司直接支付相应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年度审计监督,电网企业对收益分配进行抽查监督。同时,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办法,扶贫电站资金在全县(区)各乡镇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账目的“长期投资”科目下设立“扶贫电站”子科目,统一核算,单独公开。
为了保障光伏电站后期运维,国家电网公司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县(区)政府集中招标委托运维单位,建立村集体、运维单位、总承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村集体作为电站产权所有人,负责电站的日常看护等,运维单位负责电站专业检修维护,总承包单位负责运维技术支撑,并购买电站保险。
欧阳亚平告诉记者,在推进定点光伏扶贫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初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光伏扶贫建设经验,即贯彻一个理念(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扶贫对象精准到人,电站收益长期稳定)、坚持两个确保(确保电站建设务期必成,确保电站建成标杆工程)、构建三个体系(建立村集体、运维单位、总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突出四个精准(收益分配兼顾“造血”与“输血”,确保精准到村、精准到事、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一个村级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资金19万元。国家电网公司在光伏扶贫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村集体和贫困户个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家住巴东县东壤口镇下构坪村的 52岁农民田志勇,过去种水稻忙活一年只能挣到5、6千元,一家5口即便省吃俭用,日子依然过得不宽裕。2016年,随着当地开展光伏扶贫,一家人的命运改变了,他找到了一份看护光伏面板的工作。月收入能达到1000多元。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公司还积极创新思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光伏全产业链资源,提供分布式光伏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打造光伏云平台。贫困群众用手机下载软件,随时能看到电费收益情况。
在创新中总结经验
进一步推广和放大价值
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需要各方拿出决心和勇气,以更明确的思路和更精准的模式,更大力度推广光伏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近期,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对目前三种主要的光伏扶贫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一致认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往往因消纳能力不足,容易出现弃光等问题;户用系统光伏适宜在土地资源紧缺地区建设,但存在贫困户居住条件简陋、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而村级电站因投资小、占地少、易维护等优势,已成为政府认可首选模式。国务院扶贫办已明确,光伏扶贫以发展村级电站为主,且单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容量控制在300千瓦左右。
针对光伏扶贫补贴问题,财政部决定,将优先保障光伏补贴发放,对经有关部门审定的村级光伏扶贫项目要及时纳入可再生能源补助目录,确保年度不足资金于第二年1月底前发放到位。国家电网公司将按季度进行电费结算。
为了建立扶贫减贫的长效机制,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小型公益事业、设立小微奖励补贴等三条收益分配总要求。
此外,伴随光伏发电量的增加,老旧电网一度成为“拦路虎”。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运营好定点光伏扶贫电站和抓好电站并网服务的同时,将全面推进农网改造升级。
“按照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目标,9月底前全面完成5.6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建设及改造工程、3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72万眼农田灌溉机井通电工程建设任务。”欧阳亚平说。
本文由新能源故事(https://www.xxjcwmall.com/)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