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数十个月的持续低迷,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逐渐走出低谷,迎来了行业的回暖复苏。
8月 28日,中联重科公布了2013年半年度报告。在“实现有质量的增长”的经营思路下,公司经营质量在报告期内尤其是在第二季度得到整体提升。与一季度相比,中联重科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增长138%和290%,分别为142.02亿及23.14亿。
二季度的较好业绩也意味着中联重科先于行业复苏的迹象趋于明朗,并重回稳步增长的态势。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要产品销售也出现季节性回暖。
虽然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不振,但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主要产品的销售环比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截至6月底,公司长臂架泵车、搅拌车、车载泵、搅拌站及塔机产品市场占有率仍旧稳居行业榜首。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坦言,通过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深入推进管理变革和降本增效模式,有效促使中联重科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科技创新助力中联重科企稳回暖
半年报也显示,加大自主创新、打造高科技产品对中联重科的企稳回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到,2013年上半年,公司获国家专利授权量753件,同比增长76%;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36件,同比增长800%。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指出“自主创新是中联重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中联重科的生命力所在。” 为了加大技术升级力度,中联重科承建了国内建设机械领域唯一一个依托企业建立的“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这标志着国内建设机械行业的共性技术研究已经拥有成熟的产业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核心技术的整体进步和产业升级。
借助技术升级,中联重科在多个技术领域持续实现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在创新产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年4月,中联重科的泵车臂架技术取得飞跃式突破,拿下了全球顶级纪录。尤其是随着中联重科80米碳纤维泵车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和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的施工首秀,众多客户了解到了中联泵车的优势所在,纷纷下订单进行购买。
在起重机械方面,中联重科的3200t履带式起重机在国内首获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全球首创的四桥全轮转向越野型汽车起重机及七节臂五桥全地面起重机也陆续下线,各项性能参数目前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环卫机械领域,全球首创的新型环保产品——再生水洗扫车在中联重科实现批量下线,革命性提高洗扫车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中报显示,上半年,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板块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长17.43%。
这些事实表明,受国内外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工程机械企业的转型已经是避无可避的事情,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寻找新的销售点和利润增长点。这也是其他仍然在“冬眠”的工程机械企业亟需做的事情。
深化管理变革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自2011年3月份起,工程机械行业一直表现不佳,工程机械行业普遍产能过剩。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中联重科坚持管理变革,降本增效,做到“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半年报显示,公司全力推进“事业部模拟股份制”,变革管控模式,将更多经营自主权、薪酬分配权授予各事业部,充分带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强化经营质量与薪酬分配的联动机制,引导各事业部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在降本增效上,中联重科注重内部挖潜,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各项预算,严控开支。半年报数据显示,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较第一季度降低11.35个百分点,中联重科不仅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正增长,持有货币资金达到206.42亿,而且减少超过25亿的有息负债。截止六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52.11%,位居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前列。
中联重科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138%和290%的事实更是为中联重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做法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对于未来的发展,半年报指出,中联重科也将进一步深化机制变革,全面推行“事业部模拟股份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到“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引领行业复苏和参与国际竞争。而随着“微刺激”政策的实施,中联重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