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材网:2018年的晚秋初冬,从南到北,到处都能听到水泥价格不断攀升的消息。原本质朴无华的水泥,现在一点儿也不矜持,朝着吨水泥历史价位和水泥产业年利润的最高点一骑绝尘,狂奔而去,大有谁都拦不住的气势。2018年中国经济的一大奇观,水泥成了令马云与房地产商都要眼热的抢手货。水泥吨价格“破六奔七”已箭在弦上。“天价水泥”与“水泥荒”同时出现。
众所周知,中国水泥在当下是一门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不是局部过剩,是全局性的过剩;不是过剩了一年半载,是已过剩了十年有余。在全国水泥产能利用率只在60%左右的背景下,眼下购买水泥却面对的是严重缺货、限量供应、持币待购、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吨泥难求的状况。
8月17日,有媒体报道《涨价!车队排长龙 珠三角熟料大范围上涨 水泥价格有望跟进上调(附视频)》 。报道表示近段时间,长三角及河南、湖北等地相继传出水泥价格上涨消息,部分地区单次涨幅甚至达到65元/吨。随着下半年传统销售旺季即将来临,国内水泥价格正在迎来一轮上涨势头。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8月17日起粤北及珠三角地区华润、台泥、海螺等主导企业通知上调熟料价格20-30元/吨,本次调涨多以20元/吨为主。调后珠三角地区熟料主流报价在380-400元/吨左右。水泥价格方面,受台风天气影响尚未上调,下旬或有上调预期。受珠三角熟料价格上涨,以及水泥价格后期有望跟进上调影响,广东部分水泥企业门口已经排起长龙。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珠三角水泥价格涨幅相对较小,目前市场即将进入水泥传统销售旺季,加之台风雨季即将过去,市场需求预期较好,为奠定后期水泥价格上涨势头,厂家提前上调熟料价格意愿较为强烈,促成了此轮珠三角熟料价格上调。
11月14日,中国水泥网报道《长三角又出事!水泥企业开始限电!再加上41城市错峰!水泥价格继续狂奔……》《突发!浙江水泥生产基地停产一个月 水泥价格向700元/吨进发》。报道说,作为浙江一大水泥生产基地,继湖州之后衢州地区一个月的停产无疑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由于衢州地区水泥产能较大,且直接影响长三角水泥市场。预计受此轮停产影响,长三角水泥价格将迎来新一轮上涨。目前长三角地区部分水泥价格已经接近或突破600/吨,接下来将向700元/吨进发。甚至部分地区水泥价格竟卖出了860元/吨的天价,创下除西藏地区以外历史新高。另据业内人士表示,浙江另一水泥生产基地金华市也有传闻将在12月底前完成1个月错峰停产的要求。四季度作为浙江地区水泥需求旺季,各地工程进度加速,省内多个水泥生产基地接连停产,无疑将对地区水泥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就会导致出现虽然价格持续走高,却无货可供的局面。
今年水泥价格的飙涨并不是个别区域,而是全国性质的价格上涨,覆盖面之广,涨价企业数量之多,近几年实属罕见。据中国水泥网行情中心消息,目前,上海、浙江、江苏等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已超600元/吨。图为浙江台州最新的水泥价格。(引自中国水泥网)
背着“产能过剩”的沉重包袱,却能推动价格骤长,今年水泥行业将爬上历史最高的利润点,水泥进入暴利期。
发改委网站日前公布,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158250万吨,同比增长1%。1-8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868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水泥制造行业实现利润963亿元,增长1.5倍。水泥行业今年前8月利润已超去年一整年877亿的利润总额,进入四季度水泥需求传统旺季,各地水泥库位依然偏低,水泥价格继续保持上涨,不少地区水泥价格已接近600元/吨。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水泥价格今年持续处于相对高位,使得行业企业或迎来超高盈利。目前华东地区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较高,龙头企业毛利率能达到50%以上,这种赢利能力在传统产业中是不可思议的。今年水泥全行业吨利润在60元到70元左右,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从四季度这一水泥传统旺季目前的行情看,2018年水泥全行业实现1200亿的目标不成问题,甚至可能达到1400亿。
水泥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三季报综合点评显示: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1家水泥上市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合计同比分别大幅上涨32%和118%,实现全面盈利。中国建材与海螺水泥继续分别稳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冠军宝座,前三季度中国建材营收规模超过1500亿元,海螺水泥实现归母净利润超200亿元,华新水泥三季报中则显示,预计2018年度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将在130%以上。排除部分已开始转型其他业务的公司,仍专注水泥主营的上市公司中,毛利率最高的是上峰水泥,净利率最高的是塔牌集团和海螺水泥,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是福建水泥,净利润同比增速最高的是青松建化,同比增长了185倍。近年涨价让水泥企业获利水平远超传统行业平均水平,真可堪称暴利产业。
把中国水泥送上价格上升通道的是全行业供给量收缩,即错峰生产和水泥行业集中度提升。水泥价格上涨,有合理的部分,亦有疯狂的部分。
对水泥企业而言,产品涨价是朝思暮想、蓄谋已久、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如愿以偿,其背后有合理逻辑吗?其合理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是水泥价格连续多年下行,长期低位,触底反弹。自2011年起至2016年初水泥价格总体呈现出持续下行的走势,2011年的最高价与2016年初的最低价相比则下降了187元/吨,降幅高达43%,至2016年初更是跌破250元/吨,价格几乎到了跌无可跌的地步,大多数水泥企业面临亏损或濒临亏损的局面,2016年一季度全行业首次出现了亏损20亿元,这种背景下,企业涨价意愿十分强烈,价格触底回升也是在逻辑之中。
第二煤炭价格上涨和公路治理超限导致水泥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推动水泥价格上涨。煤炭和钢铁行业在去产能方面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煤炭行业去产能得到有效推进,2016年煤炭价格和钢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左右,煤炭成本的上升必然推动水泥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在水泥行业微利的情况下。
第三政策支持,政府推动,水泥错峰生产覆盖面扩大,水泥停窑限产力度加大,水泥全行业持续限产。自2011年利润首次超千亿后,我国水泥行业开始进入一个下行周期,并于2015年跌入谷底,几近腰斩。这一颓势在2016年四季度有所好转,在原材料和大面积错峰限产的作用下,水泥供需市场发生扭转,水泥价格步入上升通道,经2017年的巩固,水泥行情在2018年攀升至近些年的高位。在推动上涨的诸多因素中,目前在行业全面展开,并呈现常态化的错峰生产毫无疑问是主因。
第四是环保政策高压带来的水泥减产、停产。各地水泥企业自律性提高,停窑限产的频率也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助推水泥涨价发挥了作用。
第五是大企业的市场协同效应。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地方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包括“泛环渤海地区”、“泛华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1地区(含内蒙)、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在内的多个大区域市场协调会议,加强了跨区域间的市场协调,推动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环境,反对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收效显著,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价格出现稳步回升。
第六是大企业重组带来市场整合效应,减少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2016年两大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中材集团的重组及两大地方国企――北京金隅股份和河北冀东集团的合并,为区域市场带来了整合效应。尤其是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基建投资项目的加快启动,京津冀市场率先掀起了价格拉升的浪潮,带动了其他区域水泥价格的跟涨,为全国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新型建材:https://www.xxjcwm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