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进出口市场秩序与交易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少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采用低价倾销、假冒伪劣、消费欺诈等不诚信手段,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有:
1.信息造假。捏造注册、资质、产品等信息,真实性、合规性无保障;
2.不良企业的欺诈。利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外贸业务过程操作不规范“钻空子”;
3.财务风险。坏账率高,债务拖欠、结算环节信用风险等;
企业信用的监管势在必行,将成为政府监督企业出口行为、调控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而以“信用”为前提的贸易规则,也符合国际交往的习惯和潮流。
在未来的进出口贸易中,“信用”不再是企业对外交往的加分项,而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必要条件。为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出口企业需要更主动、更积极、更迅速地获得国际采购商的信赖,以信用赢订单,以信用赢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与品牌推广。为适应这种形式的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搭建国内供应商和国际采购商之间的信用查询、监督、投诉为一体的数据库平台日益显得急迫。
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至今不过20年。应该说,目前信用建设是很多企业发展的短板。一方面,在国际采购及商务合作方面,信用虽已成为商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许多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在产品技术应用、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却忽视了信用建设。另一方面,面对莫名丢失的商机,鲜有企业从自身的信用建设上找原因,实际情况是,由于很多企业的立信工作没有做实,导致在信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用建设的“后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进出口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出口市场秩序与交易环境发生明显变化。部分出口企业迫于竞争压力采用低价倾销、假冒伪劣、消费欺诈等不诚信手段,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后配额时代,企业信用将代替配额(或许可证)成为政府监督企业出口行为、调控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而以“信用”为前提的贸易规则,也符合国际交往的习惯和潮流。在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恢复的三五年甚至更久时间内,“信用”不再是企业对外交往的加分项,而是决定交易成败的必要条件。为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出口企业需要更主动、更积极、更迅速地获得国际采购商的信赖,以信用赢订单,以信用赢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与品牌推广,而第三方信用评级正是企业提升国际诚信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作者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王新星)
2011-05-04 15:46:05 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新型建材 https://www.xxjcwma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