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非法盗采河砂 不择手段打压对手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3月27日报道,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志刚、张志坚兄弟祖籍梅州兴宁,生于英德、长于英德。中学毕业后,两兄弟分别成了林场、水泥厂的工人,1996年成为公安民警。此后,哥哥张志刚长期担任英德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弟弟张志坚则一路升迁,先后任龙头山派出所所长以及英德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副局长、政法委副书记,直至英德市公安局政委。
随着粤北城镇化步伐加快,建筑砂石需求量大增,河砂价格不断上涨。2007年,张氏兄弟盯上了北江里的“软黄金”,意欲谋得北江一个标段的采砂权,可是投标不中。
张志坚召集时任英德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成养金、陈善基、陈伟麟、钟伟国、赖春风等人,以入股的方式筹资,与自家兄妹一起,用500万元从中标人手中买下了这个标段的采砂权,并议定由张志坚的“老朋友”、社会人员潘永林出任采砂场总经理。
从此,张氏兄弟等人便以幕后老板的身份,以合法标期、标段为掩护,操纵潘永林等人,雇佣船主,以超量、超范围或超时采砂方式,大肆盗采砂石,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非法活动,牟取暴利,致使北江河道砂石资源遭受巨大损失。
盗砂生意日进斗金,张氏兄弟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不择手段打压对手,以求一家独大,垄断英德河砂采销市场。
据涉案人员供述,为了确保自家的河砂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张志坚曾要求他们身着警服“值班”,轮流在城中要道拦截过往运砂车,对不是“自己生意”的运砂车进行“敲打”。
在此后不久的一次聚会上,张志坚还拿出数十万元现金,对出力者给予奖励,个别“偷懒”的则受到批评。
为了打压对手,他们甚至还给水务局监管部门写“举报信”,同时买通水务部门监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对非法盗采进行打击。
“贼喊捉贼”的结果,自然是对手“挨打”,张家得利。据介绍,2008年以来,张家仅三个采砂场盗采河砂的非法所得就接近2亿元。
重金拉拢铁杆兄弟 作非法营生保护伞
由于“精明能干”,张志坚在张氏家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比起“张政委”这个称呼,张志坚更喜欢别人叫他“张老板”的感觉。而仕途停滞不前的大哥张志刚,则干脆提前退休,彻底下海经营家族生意,当起了正儿八经的“张老板”。
2012年,张志刚开办了一家茶业公司,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张志坚的“鼎力支持”。因张志坚的关系上门帮衬的,至少占茶叶每年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2017年,张氏兄弟想扩建茶园,看中了临近的水库。当时的水库老板不愿意转让,张志坚亲自出马,威逼利诱。老板敢怒不敢言,最终迫于压力,将水库低价转让给张氏兄弟。
几年来,张家兄妹先后开办了20余家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用张家妹妹张丽香的话说:“什么生意赚钱,我们就做什么,反正我们做什么都赚钱的。”
张丽香的底气,来自于张志坚的官场得意,更来自于张志坚“独特”的“用人之道”。
据了解,最初购买采砂标段的几个“股东”,有的是张志坚在龙头山派出所时期的“老感情”,有的是其在英德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嫡系队伍”,还有给他开车的“铁杆兄弟”等。
当时,以张家的实力,完全能拿出500万元,之所以要拉拢他们入股,就是要将“张家的生意”做成“大家的生意”。这些人参与其中,自然也成了他们非法营生的“保护伞”。
2010年前后,张氏兄弟又拉拢了时任英德市公安局民警徐志锋,并主动送了一些“干股”给时任清远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的林发广,以求这些人在关键岗位上给自家生意再多一重“保护”,甚至在“关键时刻”,能拉自己一把。
纪委监委深入“挖伞” 10名公职人员被查处
去年3月起,清远市纪委监委连续收到反映张志坚、张志刚兄弟涉嫌贪污受贿,利用暴力或公权力手段长期把持采砂、混凝土、茶叶等生意,涉嫌涉黑涉恶腐败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线索。
由于涉案人员背景复杂,涉案金额巨大,广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指派专人,协助清远市纪委监委展开核查。去年9月,在广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的督促协调下,启动扫黑除恶“四个同步”机制,由省公安厅有关部门牵头,指定中山市公安局与清远市纪委监委组成联合调查组。
联合调查组一方面对涉案人员有关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汇总(涉案人员80余人,涉及银行账户200余个,锁定涉案资金4.5亿余元);另一方面组织精干力量对涉案砂场、河段、水库等相关场所进行实地摸查。
11月3日,37名涉案人员到案:张志坚等10名公职人员被留置;27名非公职涉案人员被公安机关抓获。
11月15日,专案警示教育暨敦促投案自首动员大会在英德市公安局召开,同时发布《关于敦促张志坚、张志刚和潘永林等人涉黑恶违法犯罪团伙成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动员会前后,清远市公安系统5名干警和1名监狱系统民警先后主动投案。
目前,张氏四兄妹及其表亲、子侄等10余人均被查。
此文由 新型建材网:https://www.xxjcwmall.com 转发 更多资讯请关注: https://www.xxjcwmall.comnews/
新型建材网:企业信用评级、质量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