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型建材 “哪能等战斗打响了,才开始抓征兵工作”

“哪能等战斗打响了,才开始抓征兵工作”

  来源:新型建材网 有165人浏览 日期:2019-09-08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新型建材网金秋九月,行走在赣东北的鹰潭市余江区,大街小巷涌动的“参军热”令人振奋。

余江区人武部政委刘东才告诉记者,这股“参军热”持续60年,长盛不衰。仅今年,适龄青年网上报名应征2256人,参加体检965人,分别接近征兵任务数的20倍和8倍。截至9月4日,体检、政审“双合格”的大学生占比近八成。

余江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在党中央“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毛主席闻讯,写下光辉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重获新生的余江人民饮水思源、牢记党恩,把参军入伍作为报党恩、跟党走的实际行动,60年来累计向部队输送1万余名新兵。因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余江4次受到国防部表彰,5次受到原南京军区表彰。党的十八大以来,余江年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从“一季征兵、突击准备”到“四季准备、常态熏陶”,这里有个“余江共识”——

“哪能等战斗打响了,才开始抓征兵工作”

红色沃土孕育红色基因。江西是一片红色历史深厚的红土地,余江曾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从军报国的光荣传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发展,一批批余江儿女前赴后继、流血流汗。

张国栋,一个令余江人民骄傲的名字。他曾因患血吸虫病而命悬一线,被党和政府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1958年,20岁的张国栋毅然报名参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蓝天卫士,是余江第一批送走的130名新兵之一。1968年,张国栋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来成长为空军某师政委,被誉为“从余江起飞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和张国栋一样,“战斗英雄”李来喜、“抗震救灾英雄”黄金文、精武标兵章星……这些英雄和标兵激励着一批批优秀青年,将军营作为实现梦想的舞台。

2014年夏天,洪湖乡青年学子官武南作出重要人生抉择:当兵去!9月初,从小听着参军报国故事长大的官武南,成为余江首位参军入伍的在读研究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夏天,许多和官武南一样的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应征,决心到军营实现自己的梦想。

潢溪镇青年彭隆,今年高考被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录取。听着爷爷和叔叔的军旅故事长大的他,高考后得知征兵消息,主动报名参军,目前已顺利通过体检和役前训练,成为一名预定新兵。

英雄故事的潜移默化、国防教育的常态开展、动员宣传的深入进行,让崇军尚武的基因融入余江青年的血脉,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哪能等战斗打响了,才开始抓征兵工作!”鹰潭军分区政委韦情说,“参军热”60年不降温,得益于从“一季征兵、突击准备”到“四季准备、常态熏陶”的转变。

功夫下在平时,天天都在选兵。在余江,从区委、区政府到机关各部门、各乡镇,都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常态化征兵宣传机制: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街道、企业厂矿、田间地头,面对面宣传发动,与每名适龄青年及其家长见一次面、谈一次话、发一份宣传资料和公开信,与在外上学、务工青年通一次电话,同时建立适龄青年微信群、QQ群等平台,形成立体宣传格局,确保不漏一人,随时掌握适龄青年在外动态、身心状况、社会交往、现实表现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常态精准的征兵宣传动员,让余江青年参军热潮经久不衰。在这片红土地上,“一家四代从军”“连送四子入伍”“承兄遗志报国”等动人事迹广为流传、成为佳话,兵役机关“十里挑一、优中选优”的情况成为常态。

从“一把手挂帅征兵”到“一班人集体定兵”,这里有条“余江标准”——

“哪怕输送一个不合格的兵,都是失职渎职”

“哪怕输送一个不合格的兵,都是失职渎职。余江有两条雷打不动的征兵‘铁规’:无论哪名青年入伍,都必须经过区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无论当地哪位领导,都不准打招呼递条子,插手基层征兵工作。”不久前刚由余江区区长改任区委书记的苏建军告诉记者,两条“铁规”说到底,是一条“余江标准”——打仗标准。

1958年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后,时任余江县(后撤县改区)委书记的李俊九严格把关,选送了一批合格兵员到部队,余江当年就实现无责任退兵。后来,继任者以老书记为榜样,把多征好兵作为政治任务,逐渐形成“一把手挂帅征兵”的传统,并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不断往下传递,优质兵员也由此源源不断送往部队。

采访期间,记者在余江区委会议室看到,区委书记苏建军正组织区委一班人和兵役机关同志,讲评征兵工作情况,督办相关事宜。“每年征兵期间,这样的协调会定期召开,风雨无阻。”与会人员告诉记者。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想方设法为部队输送能打仗的兵。按照“党委书记挂帅、政府领导坐镇、兵役机关主抓、职能部门配合”的机制,余江在全国首创“常委一班人集体定兵会”制度:每年征兵期间,区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听取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区“双合格”预定兵员情况,全面综合衡量兵员的政治、身体、文化、年龄等条件后,结合部队需求,逐一筛选,择优审定。

领导带头表率,各级抓好落实。每年征兵伊始,区政府和兵役机关及公安、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纷纷签订征兵工作责任状,“纵签到底,横签到边”,做到定人、定岗、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严把身体检查、政治考核、审批定兵、廉洁勤政4道关口,构筑起紧实的选兵责任网络。

体检,是征兵工作的第一关。他们注重选准配强体检队伍,坚持单科淘汰、双向把关、三方会诊,对重要体检项目编设密码,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送兵前对预定兵员逐一复查,防止带病入伍。

政治考核,是兵员政治质量的关键环节。他们落实三级联审、区域联审、交叉联审和集体走访等制度,对体检合格的在外上学、务工和经商人员,派出力量实地了解,逐一摸清年龄、学历以及现实表现情况,确保无死角全覆盖。2017年,通过治安、禁毒、刑侦等业务口联审,他们及时查处了一名有打架斗殴案底人员顶替哥哥应征的行为。

廉洁征兵,是征兵工作的底线。他们邀请应征青年家长、基层干部等担任征兵监督员,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方法程序、审定新兵、阶段结果、监督渠道“五公开”和集中办理入伍手续;依托3级兵役服务站,对群众举报、信访、咨询等,做到网上办、马上办、最多跑一次。

从“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到“当兵一次、受益终身”,这里有套“余江保障”——

“哪能入伍敲锣打鼓,返乡无人问津”

余江有个特殊习俗:这里的青年一旦被批准入伍,军地领导登门慰问,乡邻亲友祝福道喜,入伍时披红戴花,敲锣打鼓全村欢送。

“从‘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到‘当兵一次、受益终身’,余江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保障路子。”韦情说,“参军热”持续60年,起初是因为消灭了血吸虫病,余江人民出于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后来则是由于余江区党委政府从尊重军人军属、解难帮困办实事,到拓展完善“优先”“优秀”“优待”的奖励褒扬措施、为退伍军人拓宽就业渠道,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让应征青年无后顾之忧、现役军人可安心服役、复转军人能有所作为。

为了激励余江儿女参军报国,他们先后出台《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细则》《重点优抚对象“三减”“四免”实施办法》《关于设立“国防奉献”激励金,进一步提高现役军人优抚质量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探索开展“三联三助”活动,通过联系所在部队、助力教育培养,联系官兵个人、助力建功立业,联系官兵家庭、助力排忧解难,让官兵心安劲足追梦军营。

2018年11月,黄庄乡杨继科入伍不久,年仅42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区人武部走访得知后,及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并联系杨继科所在部队批准其回家处理后事。归队后,杨继科积极投身新兵训练,被评为优秀新兵。

春涛乡入伍战士章星,父亲罹患重病,家庭陷入困境,区人武部主动协调民政、卫生等部门结对帮扶,解除其后顾之忧。章星在部队刻苦训练,先后被评为集团军干部标兵、精武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去年8月1日,《鹰潭日报》刊登鹰潭籍现役官兵一年来立功人员名单,余江籍官兵2人荣立二等功、16人荣立三等功,立功比例位居全市第一。

“部队是所大学校,我们把优秀余江儿女送进军营,既是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也是为我们余江经济社会建设储备人才。哪能入伍敲锣打鼓,返乡无人问津?”余江区委书记苏建军说,每年退役老兵返乡,他们像欢送新兵入伍一样,到火车站、汽车站敲锣打鼓把老兵接回来,并组织召开欢迎会、座谈会、培训会、推介会、招聘会,让新兵入伍风风光光,老兵返乡热热闹闹。

同时,他们还扎实做好转业军官、士官安置工作,想方设法将转业干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将转业士官100%安排到事业单位。目前,全区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成员中,退役军人占六成。


 

新兵入伍风风光光 老兵返乡热热闹闹
这里的青年为什么争先恐后去参军

9月初的江西余江,艳阳高照,烈日似火。行走在余江的大街小巷,如火一样的还有青年学子的参军热情。

潢溪镇青年彭隆,今年高考录取到江西财经科技学院,家里爷爷、叔叔都是退役军人。高考结束后,他获悉征兵的消息,主动报名参军,目前顺利通过体检和役前训练,成为一名预定新兵。

余江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这里早年曾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在“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余江在全国率先以县为单位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主席闻讯,激动得夜不能寐,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二首 送瘟神》。

就在1958年消灭血吸虫病当年,130名余江子弟通过免疫检验和部队考核跨进了军营。60年来,余江(区、县)先后向部队输送了10993名新兵,连年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余江邓埠镇青年段火明,2009年考上大学,2013年7月毕业于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连年报名应征,毕业后又报名参加全军直招士官,因为专业不符未能如愿。

2014年,段火明在深圳一家大公司上班,月薪过万元,接到家乡武装部的应征通知后,第六次报名应征,最终光荣入伍。“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参军报国有年龄限制,错过就没机会了。”段火明说。

“你去精忠报国,我做坚强后盾。”余江区区长苏建军说,余江“参军热”的背后,是余江党委政府60年接续传承,不断拓展完善“优先”“优秀”“优待”的奖励褒扬措施,做到应征入伍送上车、退伍返乡接到家、立功喜报送上门、走访慰问全覆盖、排忧解难实打实,让军人真正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为了激励广大余江儿女参军报国,他们先后出台了《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细则》《关于加强拥军优属工作若干规定》《重点优抚对象“三减”“四免”实施办法》《关于设立“国防奉献”激励金,进一步提高现役军人优抚质量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探索开展了“三联三助”活动,通过联系所在部队、助力教育培养,联系官兵个人、助力建功立业,联系官兵家庭、助力排忧解难,让官兵心安劲足追梦军营。

2014年,余江首次设立50万元的“国防奉献”激励金,此后每年“八一”、春节,各级干部分片对本籍现役官兵家庭逐户登门走访,对立功受奖的本籍官兵给予奖励,对困难军属实施专项救助。如今,余江区“国防奉献”激励金已提升到60万元。

2018年11月中下旬,余江区黄庄乡新兵杨进科入伍不久,年仅42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区人武部走访得知后,及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并与杨进科所在部队取得联系,部队领导专门安排杨进科所在班班长连夜陪其回家奔丧。随后,杨进科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新兵训练,新训结束时被评为优秀新兵。

在驻闽某部服役的余江区春涛乡入伍战士章星,父亲罹患肺癌,家庭陷入困境,区人武部主动协调民政、卫生等部门结对帮扶,解除其后顾之忧。章星在部队刻苦训练,先后被评为集团军干部标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并荣立二等功。

2018年8月1日,《鹰潭日报》刊登鹰潭籍现役官兵一年来立功人员名单,余江籍官兵2人荣立二等功、16人荣立三等功,立功比例高居全市第一(全市二等功3名、三等功43名)。

“余江区(县)历任班子把多征兵、征好兵作为政治任务,由‘一把手’担任征兵领导小组组长。”余江区人武部政委刘东才介绍说,如今,每年征兵动员会,余江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参加,一直开到村一级;新兵启运前,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上门,到应征青年家里送通知书、挂光荣牌、吃送行面;每次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办公会确定议题,都征求兵役机关意见,对征兵工作常抓常议。

有一次,潢溪镇一名预定新兵入营前一天,因在亲友家宴上喝酒偏多,骑车回家不小心摔掉一颗牙齿,时任县委书记桂长贵连夜召集人员现场会审,果断取消了这名新兵的入伍资格。

还有一次,原余江县委书记沈运煊收到举报,一名预定新兵存在隐形性头痛疾病,这类疾病体检时很难发现。沈运煊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办公,并电话征求各常委意见后,按程序作出了换另一名兵员的决定。

余江区还构建了“政绩考核有征兵、重点工作议征兵、年度考核评征兵”的考评机制,对征兵“五率”特别是大学生征集比例排名靠前的,实施奖励,并在提升任用上优先考虑。凡是廉洁征兵出问题、征兵“五率”拖后腿的,实行“一票否决”,单位和个人不得立功评先、干部不能列为后备干部。

2016年以来,余江县先后有27名一线征兵工作人员得到提拔重用,其中4名村级干部直接提拔为乡镇武装部长,两名征兵工作排名靠后的乡镇领导被诫勉谈话。

60年来,由于余江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先后有13任县委书记获提拔,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张子建因征兵成绩突出被原南京军区评为“国防先锋”,任职两年被提拔为鹰潭市副市长。

余江区人武部部长司保顺说,每年征兵季,他们都要选准配强体检队伍,总检由业务院长担纲负责,主检由高级职称主任医师担任,95%以上体检医生具有3年以上征兵体检经历,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曾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医师黄泽龙,因专业精通被抽调参加县征兵体检工作。有一年征兵体检时,一名应征青年来体检,当时黄泽龙医师负责X光透视检查。他给体检对象拍了X片,片子洗出来后,经反复查验,不符合征兵体检规定,便在体检表上有关栏目内写上“不合格”三个字。第二天有人悄悄告诉他,参加体检的是县城某医院院长的小孩,如果“高抬贵手”可以在工作调动上给予方便。黄泽龙对此并没有动心:“虽然我很想调进县城,但征兵是余江的一面红旗,我不能给征兵红旗抹黑!”

2018年,一名上级领导的亲友参加征兵体检,初检合格了,复检时血压有点偏高。区常委会集体审定时,主检医生如实进行了汇报。对此,有的同志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退兵,就能给个人情。区委书记路文革说:“常委集体定兵,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优中选优,把兵员质量放在第一位。”最终,这名青年未被征集。

前几年,一名从省城回来参加体检的青年,因检查出心脏早搏被淘汰。该青年参军愿望强烈,他的父母跑到省城找到在省直机关当领导的同学,让他出面给县征兵办说情。最终,县征兵办负责人打电话向领导说明了该青年的体检情况,取得了这位领导的理解支持。60年来,余江没有出现一起征兵违规违纪问题。

鹰潭军分区司令员杨海林说,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以来,余江子弟兵先后有12人荣立一等功,36人荣立二等功,1000余人荣立三等功,先后涌现出一等功臣李来喜、战斗英雄李来新、爱军精武标兵章星等一大批英雄模范。

“部队是所大学校,我们把优秀的余江儿女送进军营,既是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也是为我们余江经济社会建设储备人才。”余江区委书记路文革说。

在余江,每年退役老兵返乡,他们像欢送新兵入伍一样,到火车站(汽车站)敲锣打鼓把老兵接回来,并开好欢迎会、座谈会、培训会、推介会、招聘会,让新兵入伍风风光光,老兵返乡热热闹闹。

他们还扎实做好转业军官、士官安置“3个100%”,即转业干部100%安置在公务员岗位,正营以上100%安排相应实职,转业士官100%安排到全额拔款事业单位。

余江历来都注重在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吸纳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人才,全区村“两委”和村理事会成员中,退役军人占到六成。

平定乡洪桥村退役军人、村支书兼村主任鲁亮海,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向亲友借款5万元,又多方筹措资金80万元,修通了村里通往国道的3.5公里“致富路”。2013年又牵头成立亲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和红薯粉丝加工厂,吸纳附近村民40多人就业。

2015年3月,余江被列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为了做好村里的宅改工作,鲁亮海白天参加乡里组织的调度会,回到村里要具体组织实施,晚上又挨家挨户向村民宣传政策,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他和村“两委”成员不厌其烦、轮番做工作。2018年,余江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初步形成了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余江区区长苏建军动情地说,“余江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鲁亮海等一批退役军人村支书记、村主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江广大退役军人回到地方不等不靠,主动融入创新创业创造的广阔舞台。”余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汪永进说,岗位虽然变了,但“有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拼劲一点没变。潢溪镇退役军人、鹰潭市金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军发,退役后回家乡创业,公司每年安置农民工劳动力300多人。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在扶贫济困、慈善助学、新农村建设中,都不遗余力捐款捐物。2019年7月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在余江区公检法队伍中,退役军人占了近三成,城管、林业消防、保安大队中,退役士兵比例超八成,他们冲在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第一线,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军人的勇气和担当,赢得了广泛赞誉。近年来,余江刑事治安案件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上升。
新型:https://www.xxjcwmall.com 建材:https://www.xxjcwmall.com 新型建材网:https://www.xxjcwmall.com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新型建材网官方微信账号:“新型建材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